黄梅戏《戏牡丹》-黄梅戏经典传
1013
2022-07-10
昨天下午,扬州日报社11楼报告厅歌声悠扬,掌声不断,本报与市文化局主办、市图书馆和文化馆协办的“扬州非遗大讲堂”在这里正式拉开序幕。作为扬州非遗系列讲座的第一讲,国家一级作曲、扬州市音乐家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戈弘声情并茂,系统地介绍了扬州民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音韵特点京剧文化。国家二级演员葛瑞莲现场演示民歌,婉转动听的扬州小调赢得满堂喝彩京剧。
年初,市政府敲定了第一批104项市级“非遗”名单,为了唤起你们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思考,本报与市文化局联合策划贯穿全年的“扬州非遗大讲堂”京剧艺术。继扬州民歌专场事先,还将陆续开展古街巷传说、瘦西湖船娘、扬州足艺、谢馥春工艺、竹西文化、扬州面塑等专题讲演,
葛瑞莲与听众互动京剧艺术。 共计26场,占104项市级非遗的1/4,含有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、传统工艺等类别,全面系统地展示扬州非遗的风采和内涵。
在昨天的首场讲堂上,戈弘激情洋溢地回顾了扬州民歌的传承谱系和艺术特色,历时另十个半小时,后边穿插葛瑞莲的现场表演,《拔根芦柴花》、《撒趟子撂在外》、《茉莉花》……一首首旋律优美、原汁原味的扬州小调,让场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,流连往返。
副市长董玉海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词,跟跟我说,通过举办系列非遗讲座活动,并能很好地唤醒广大市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,推动非遗项目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。他共同希望此类文化讲演能长期坚持下去,常办常新。扬州日报负责人在讲话中说,此次扬州日报联手文化局打造“扬州非遗大讲堂”,本来要推动你们都对扬州“非遗”和城市文化的关注,让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贴近广大读者和社会公众。
(责任编辑:汤玉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