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年河北“小红花” -往事钩沉-菊坛文萃-戏曲艺术戏曲知识

戏曲名家 925 2022-09-09 18:04:50

昔年河北“小红花” -往事钩沉-菊坛文萃-戏曲艺术戏曲知识 ,昔年河北“小红花”,,,,往事钩沉,菊坛文萃,戏曲艺术戏曲知识 昔年河北“小红花” -往事钩沉-菊坛文萃-戏曲艺术戏曲知识 中国戏曲人物

1959年7月的一天,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韩俊卿带着院部办公室的谭松藻和我,来到河北区文化馆礼堂,出席河北区小红花儿童艺术剧院成立大会。

全民所有制的“小红花”,名为剧院,实为半工半读性质的艺术教育团体。设京剧、评戏、河北梆子、歌舞几个专业教学班,面向全市招收8至12岁的少年儿童为学员,实行半日文化课、半日专业训练的课程安排。初建时学员总数约160名,政府拨发每人每月17元生活补助费用于集体食宿。区政府出面聘请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韩俊卿担任名誉院长,属于顾问性质。负责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大都是成绩卓著的老艺人。如京剧班的王润生,为天津的名丑,艺名三吉仙,年轻时在梅兰芳、马连良、谭富英、黄桂秋等名角的戏班里做过演员,20世纪40年代帮助银达子、韩俊卿领衔的梆子班排过不少出新戏。艺名小菊处的安秀梅,是民国初年被誉为河北梆子十小美之一的女演员,她文武皆能,在京津沪颇有名气。其他如张海臣、高步云等老师,也都曾是影响广泛的戏曲演员。学员们得到这些名师亲传,进步迅速。京剧班学员入学仅半年即能登台表演《玉堂春》、《大·探·二》、《红鬃烈马》等20多出戏。歌舞班学员先后学会新疆少数民族舞、蒙古族舞、朝鲜族舞、傣族舞,并且排演了《荀灌娘》、《刘文学》等歌舞剧。艺术剧院每排出一台节目,不光在剧院所在的河北区文化馆礼堂对外公演,还经常把戏送到工厂、农村和部队去表演。因为演员们都是十多岁的少年,在舞台上虎虎有生气,演出特别受欢迎。

小红花儿童艺术剧院建立时,中国社会正处在大跃进的年代,受形势左右,剧院的教学安排非常紧张。文化课在黄纬路小学借读,专业课到美术学校去上。学生们上课、练功、排戏、演出,有时还要编排配合政治宣传的活报剧、小歌舞节目,敲锣打鼓地走上街头去演。一天忙到晚,难得有歇息的时间。

两三年后,由于天灾人祸的缘故,全国陷入经济困难时期,“小红花”调整内部,精减师生队伍。部分条件好的学员按照所学专业,分别输送给评剧团、梆子团、歌舞团。评戏班、梆子班、歌舞班随之解体。唯一保留的京剧班勉强维持到1962年,便从学员中挑出11名并入区属建新京剧团,所余学员或改行或转学,小红花儿童艺术剧院遂即宣告结束。

当年的“小红花”持续时间只有三年多,它所培养的许多学员经过后来深造,成长为本市或外地一些文艺团体的骨干。诸如天津京剧院的花脸演员康万生,刀马旦演员李小惠,文武老生魏伟,武花脸张永年和副院长周德仁;天津歌舞剧院民乐演奏员陈德,舞蹈演员寇淑华、郑春芳,天津电视台的舞美设计李德恒,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员只天德等人,都是先在“小红花”接受了艺术启蒙而后脱颖而出者。

上一篇: 鲜灵霞调侃马三立 -往事钩沉-菊坛文萃-戏曲艺术戏曲知识
下一篇: 天津解放时的戏曲艺人 -往事钩沉-菊坛文萃-戏曲艺术戏曲知识
相关戏曲文化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