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剧经典剧目 吕剧《泉城传说》
1013
2022-09-04
《徽州女人》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于1999年新创作的剧目,以徽州文化为背景的原创黄梅戏。该剧在表演、舞美、唱腔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,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。获得国家文化奖、梅花奖、白玉兰奖等多项大奖。十几年来,该剧长演不衰。据不完全统计该剧在各大城市已经巡演600多场次,成为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之一。
“嫁给郎君不见君/盼君回来君不回/吟尽人间悲凉曲/归来已是红颜褪”,《徽州女人》的剧情随这四句诗而延展:15岁的她出嫁了,花轿抬进公婆家,郎君却剪了辫子悄悄出走了;等了10年,她孝敬公婆,望眼欲穿,不见郎君踪影;又在寂寞中过了10年,她盼望变成了绝望,公婆离开了人间,春情涌动在冰河般的人生里;35年后,郎君终于回来,可另有妻儿,认不出她是谁了……
《徽州女人》的剧情,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,一个女人出嫁后独守空房35年,终日生活在期盼与追求之中,编导着力于以“等待”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表达对人生复杂生活形态的认知,演示爱与美所展现的绚丽。在讴歌传统中国女性优秀品质、控诉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摧残的同时,也把刻划中华民族人性的善良作为立意的基点,比如女人的公婆及族中的长辈为女人幸福计,要替她找个好人家等情节,表达了人们的善良本质。它也不像一般的戏剧那样讲述故事,而是在精神上去挖掘更深刻的内涵,充满诗的意境。编导尽量淡化情节,突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,剧中的人物只有身份,没有具体姓名;没有复杂的矛盾冲突,只抓住了人生的一种状态;时空跨越大,剧情进展快,与当代社会节奏吻合。
《徽州女人》的音乐,采用了主调、花腔、彩腔三种腔体,注意唱腔表现的深度、力度、广度。比如“女人”的大部分唱腔仍然是以主调为主要素材进行编创的,《日日井台来打水》、《古梁柱》等唱段把一个被情感折磨得有几分扭曲的人物表现得扣人心弦,感人至深。
《徽州女人》的舞美,是以流畅的写意手法将一幅古徽州民俗图画长卷呈现——斑驳的青瓦粉墙、幽深的小巷、规整的客厅,徽州古民居那种古朴肃穆的淡雅气质奠定了整部戏的基调,所有舞台存在都传递着想象的线索。
韩再芬是近几年来涌现的黄梅戏优秀演员,扮相俏丽,噪音圆润,表演细腻,演唱韵味纯厚、清亮悦耳,具有大家风范,被广大戏迷亲昵地称作“黄梅戏皇后”。
作为《徽州女人》的主角,韩再芬不仅是这出戏演出的顶梁柱,更是这出戏的最初发起人。她选题,采风,实地考察,请人写剧本三起炉灶,跨越大江南北去请导演、唱腔设计、舞美设计、舞蹈专家……《徽州女人》可谓是凝聚着韩再芬心血的结晶。那沉重古旧的庄园,那倚闾而望、青春躁动的女人,那美妙的五字连音,那撕肝裂胆的“怎么办”,那婀娜多姿的舞蹈,那五味俱全的念白,韩再芬成功塑造了一个哀叹命运、挑战人生的传统女性形象,从15岁初嫁的天真烂漫到50岁初见丈夫的心静如水,一路从容演来,于层次清晰和张驰得度中见功力。
作为新时期黄梅戏代表者之一,韩再芬将自身良好的表演技艺、清脆的唱腔、优美的身段与芭蕾舞的艺术素质进行大胆的融合,让《徽州女人》中的戏曲身段更富灵动感、现代感。另外,在《徽州女人》中,与舞台表演密切相关的音乐也有相当大的创新,加入管弦乐等现代音乐元素,使其成为交响乐式的新式戏曲音乐。这种交响乐式的戏曲音乐与芭蕾舞式的身段、歌曲式的唱腔,整体协调,效果迷人,据说也是韩再芬等人不断创新、尝试追求黄梅戏向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最初成果。难怪有不少海外观众在观赏此剧后,将它称作“中国的百老汇”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