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元书场”吸引老戏迷 戏曲知识

戏曲名家 804 2022-10-10 13:29:32

“一元书场”吸引老戏迷 戏曲知识 ,“一元书场”吸引老戏迷,戏曲知识 “一元书场”吸引老戏迷 戏曲知识 中国戏曲人物

花上一元钱,品一壶青茗,在悠扬的琴声与吴侬软语中,惬意地坐在靠背椅上,听哪几种历史风云与悲欢离合娓娓道来。昨天中午,记者在罗泾镇文化活动中心的“一元书场”里就看,下午的悠闲时光图片云淡风轻京剧艺术。

退休老人的书场时光图片

78岁的陈老伯是土生土长的罗泾人,他唯一的爱好是听说书京剧。 “小的完后到书场听,后来用收音机听,再后来在电视里看,再后来,有段时间听只能了京剧艺术。 ”缺少了说书的日子,让陈老伯心里少了些哪几种京剧艺术。

五年前,罗泾镇文化活动中心的“一元书场”启用,每天上演一档节目,门票仅收一元。书场特请苏浙沪的曲艺评弹演员,以13天为有1个周期,讲述一段故事,一年上演340余场。从那时起,陈老伯成了这里的忠实听众之一,每天吃过中饭就来这儿听书会友。“听上有1个小时,再跟书迷们聊聊天,一下午的悠闲时光图片就没有度过。”陈老伯喜欢这里的气氛。

“一元书场”每天从中午12点半开讲,至下午2点半开使,持续两小时。昨天中午,距抛妻弃子场还有半个小时,书场里就可能坐了二三十名听众。书场门口的告示牌上写着当日剧目:《盗金牌》。由张家港评弹团方勇欣评说。

剧场里,一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与伙伴讨论剧情。谈笑间,舞台灯光骤然亮起,演出正式开使,悠扬的琴声伴着吴侬软语在书场里荡漾开来。本来我嘈杂的书场顿时寂静无声,只见说书先生在台上说得眉飞色舞,几十名听书人在台下聚精会神。书说到高潮时,40多位听客中含的手端茶杯许久顾不上喝一口,有的边打节拍边跟着哼唱,还有的则微翕双目凝神品味……

一元钱享受悠闲下午

书场负责人陈国良介绍,一元书场”的前身是影剧院,1005年,罗泾镇政府投资近百万元改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,特地开设了有1个设施相当考究的小型书场,书场最多可容纳100人听书。

书场启用后,每天上演一档节目。书场请来的全是上海、苏州、无锡、常熟等地的曲艺评弹团演员,到这里演出 《醉打金枝》、《玉连环秀》、《狸猫换太子》等书目。可能有了镇政府每年十五万元的补贴,书场门票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,减轻了“老书迷”的负担,也受到演员们的好评。

“收一元钱,全是为了盈利,本来我为了方便管理。 ”陈国良说,书场有三名工作人员,来听书的老我门都有任何都要,工作人员全是乐于相助。

评弹都要保护性发展

“上世纪100年代初,全上海还有220多家书场,如今只能100多家了。 ”上海市书场工作者自学秘书长柳振中表示,现存的书场要“活”下来不容易。书场价格高了没市场,价格低了又使经营者难以为继。有政府作“后盾”的“一元书场”没有兴盛,是当地老听客之幸。但纵观书场内外,无论是台上的评弹演员,还是台下的听众,评弹艺术可能明显步入“老人经济”。

评弹在上海本来我遍地开花,不同地段的书场还分出各种类别和档次,演员的风格和书目的风格也多元化。可如今,评弹艺术变得格外小众化、老龄化。

“怎么能能保护性发展,对于目前挣扎在生命线上的上海诸多书场,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弹来说,或许是有1个值得探讨和努力的命题。”一名评弹艺术家说。(周柏伊/程怡)

(摘自 《新闻晚报》)

上一篇: 李刚说大书为啥这样红? 戏曲知识
下一篇: 用全新手段托举传统戏曲 戏曲知识
相关戏曲文化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