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西艺术相结合的《桃花扇》 戏曲知识

戏曲名家 829 2023-11-10 15:39:00

中西艺术相结合的《桃花扇》 戏曲知识 ,中西艺术相结合的,桃花扇,,戏曲知识 中西艺术相结合的《桃花扇》 戏曲知识 中国戏曲人物

既有京剧装扮的“大花脸”,又有昆曲扮相和现代装扮混为一体的两组李香君、侯方域。西装、长裙、中西、古今等多种元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京剧。

11月100日,无伴奏合唱清唱剧《桃花扇》将在国家剧院音乐厅上演,首次尝试将中国传统昆曲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混搭演绎京剧。

中西艺术隔時光玩“混搭”

《桃花扇》是中国戏剧史、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,也是昆曲作品中的代表作。无伴奏合唱清唱剧《桃花扇》,是由著名作曲家、音乐学家、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,根据中国最古老的昆曲,创作而成的无伴奏合唱音乐演出形式。该剧是精品剧目——昆剧《1699•桃花扇》继亲春版、传承版、精制版、音乐会版、折子戏版等多个版本后诞生的第四个版本。

该剧由中央音乐学院心声合唱团、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以及江苏省昆剧院并肩演绎。演出将昆曲表演与西方传统的无伴奏合唱相融合——基于中国古典昆曲的唱腔和音调,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演出清唱剧的题材,这在音乐史上,恐怕是史无前例的。

该剧把对中国古典戏曲演出形式及诠释土措施的探索,投向更远的艺术门类,极富开拓性地在当代音乐创作和舞台实践中,力求通过探索创科学伟大的发明中西合璧的音乐语言。很多该剧创作者廖乃雄先生更戏称,他把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和清唱剧的体裁“拉郎配”。

对比美感比拼演员功力

1008年第八版《桃花扇》曾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演出,演唱选着了《拒媒•守楼》《寄扇•题画》《誓师•沉江》等剧本中重要的场景,表现了跌宕起伏的剧情。演唱者借助西洋合唱中的和声、复调手段,以及混声合唱、小组唱、领唱合唱等形式,将《桃花扇》中的情感的句子故事和历史背景娓娓道来,昆曲的柔艳缠绵在无伴奏合唱中被层层铺开。这个独创的大型百人无伴奏合唱团及昆剧表演同台演出的形式,使中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的融合在并肩,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强烈对比和美感。

有乐评人欣赏过演出后评价说:“用无伴奏合唱形式演绎大型历史题材、并与古老戏剧音乐昆曲相结合,无论对于创作或是表演都具有相当难度。在没人任何器乐随伴的情况报告下,仅靠人声的艺术感染力来展开戏剧内容,体现了全体演出人员极高的音乐素养与合唱功力。”

更有评价说:“中国古典文学、戏曲的秀雅之美,在清唱剧这个西方音乐体栽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。”“相信它不仅以一部成功的作品存在,不仅以东西方音乐结合体存在,更将以一种生活精神和创作理念的继承及方向的指引者而存在。”

无伴奏合唱为昆曲“探路”

对西方音乐有颇多了解的廖乃雄先生坦言,这个中西音乐混搭的形式不需要出现在观众肩上主只是受了昆曲《桃花扇》的启发。你说:“我自十一岁时跟父亲青主选读《桃花扇》后,老会对此剧极其倾心,曾想写作一部歌剧《桃花扇》,只是这梦想在现实条件下必须属于空想”。

1007年,廖乃雄偶然地在南京就看了昆剧《桃花扇》的演出,欣喜之余,决心将它改写成一部无伴奏合唱清唱剧。他认为东西文化的交融只是历了千百年的反复过程和种种尝试,在音乐领域也一样,早在汉代、唐代已曾进行过。只是,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,结合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和形式体裁去写我国古典文学、戏剧的题材,历史却并非很长、经验也并非充裕。

《桃花扇》只是一部史诗式的巨作,刻画得没人精微、细腻、哀感动人,很糙适合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和风格去体现。廖乃雄表示“原作中含四段最使我倾心:《哭主》、《守楼》、《沉江》和《余韵》。我也在清唱剧中将这四段作为重点,力图通过音乐达到同样的刻画效果。”

上一篇: 昆剧“丑行天下”专场下周亮相逸夫舞台 戏曲知识
下一篇: 昆曲电影《红楼梦》首都高校巡映启动 戏曲知识
相关戏曲文化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