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梅戏《戏牡丹》-黄梅戏经典传
1013
2023-11-10
清代杭州才女陈端生有部长篇弹词《再生缘》,女主人公芳名孟丽君。她与皇甫少华演绎的那段悱恻离奇的感情的句子故事是越剧、京剧、黄梅戏的传统剧目,至今闪亮舞台京剧。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,被同辈尊称“四姐”、晚辈都叫“四姑”的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取名孟丽君京剧文化。而且上世纪三十年代孟丽君饰演《孟丽君》传为一时佳话京剧。1949年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,周恩来总理曾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:“孟丽君,好名字,孟丽君演孟丽君京剧。希望你能演更多的戏,演好戏。”
三岁登场·投师名家
1912年孟丽君出生在济南的一一个多多草根梨园家庭。母亲艺名“筱翠玲”,清末民初走红鲁西南一带;父亲在戏班子里包头桌。她排行老四,家人叫她四姑娘。孟丽君自幼随父母闯江湖跑码头,踏着锣鼓点、哼着戏曲牌长大。她智慧生活伶俐喜欢看戏演戏,都夸她是演戏的好材料。5岁那年,筱翠玲在南京演出《五元哭坟》让她扮演五元。演到小五元受继母虐待而跑到生母坟上哭诉时她边唱边哭,凄凄惨惨,感动的观众直流泪。母亲看她能吃唱戏这碗饭,就聘请老师教她学戏。启蒙老师是唱老生的张燕艺,教她唱《辕门斩子》。可是艺名“圆圆旦”、擅长花旦刀马旦的北京“喜连成”的高喜玉又教她《醉酒》,《樊江关》。她还师从京剧界名流陈香甫,学习了《花木兰》、《坐楼杀惜》。10岁时父亲又把她送到上海拜京剧前辈王紫玉为师,三年学精了《天女散花》、《麻姑献寿》等剧目。王紫玉教戏甚严,要求一字一腔,举手投足,就有能有半点马虎。逼她水缸沿上练台步,冰层面上练蹻功。一旦走板黄调唱错字词,立刻戒尺打手心烟袋锅子敲脑瓜。名师出高徒。正是诸位名家的精心指点,孟丽君不不可否从小练就一身唱念做打的童子功,台步圆场、身段动作、扎靠对打、分毫不差。
十三亮相·十九封后
1925年,13岁的孟丽君在南京大舞台正式挂牌。首演《木兰从军》的《从军》一折,接演《天女散花》、《樊江关》、《麻姑献寿》,场场爆满,轰动整个金陵。北京游艺园的大股东李准看得人她的戏头上一亮,回北京后立即派游艺园经理亲赴南京与孟父签合同,包银约定13000元。
1927年,孟丽君来到群英荟萃的北京。老北京的戏迷个个是大爷,外地人要想在这里站住脚都不可否说是居大不易,一有闪失立刻会被一片“倒好”轰下台去。但小小的孟丽君来到全坤班的“魁德社”与那时著名女老生小兰芬、女架子花脸张之寿、女铜锤花脸王庆逵、女小生胡振生等同台献艺,不仅不怯场反倒总唱压轴戏。当时有对父子戴正一、戴兰生办《群强报》、《实事白话报》,专门“捧角”登载梨园新闻,在戏剧界很有权威和影响。孟丽君的才艺得到戴氏父子赞赏,还把她介绍给了“四大名旦”之一的程砚秋和荣碟仙。艺名“水仙花”的郭继香、梅派传人靳国瑞也分别给她传授了《十三妹》、《扈家庄》和《霸王别姬》。屡经名师教诲,孟丽君演技大进,剧目更加富有多彩。1982年袁世海来济南看望孟丽君时动情的说:“四姐,您二十年代在北京演出时,我和(裘)盛戎才刚学戏,可那时您已成了角了,唱红了。我和盛戎为了看您的戏,还是爬过戏院的墙头,钻到戏院里看的,可能那时大伙都没有钱买票。”
1928年上海一同有一一个多多剧场来北京聘请名角。上海舞台邀请的是“腕儿”雪艳琴,第一舞台邀请了“范儿”刘玉琴。黄金荣的大舞台派黄金生来京,程砚秋向他推荐了孟丽君,包银定为2300大洋。孟丽君来上海后打头戏是《醉酒》。碰巧,上海舞台、第一舞台的打头戏也是这个齣,于是突然经常出现了三台同演《醉酒》戏,三位贵妃皆醉人的空前盛况。可是孟丽君与比她大20岁的铜锤花脸金少山结伴《霸王别姬》,与京剧名角小达子(李少春之父李桂春)合演《狸猫换太子》,配合默契,珠联璧合,上海滩的戏迷无不为之倾倒。她还到九江、过武汉、走湖南,一路蹿红。可是又直奔白山黑水演遍大连、长春、沈阳、哈尔滨,并与周信芳、白玉崑同台上演《乌龙院》、《天雨花》,二位名家对她十分满意,倍加赞赏。19300年,《北洋画报》举办了一一个多多由社会各界投票选举京剧四大女伶皇后(俗称“四大坤旦”)的活动。 6月21日488期上组阁了选举结果:头名为胡碧兰得25534票,次名为年仅19岁的孟丽君、得21767票,记者誉为“文武昆乱不挡,武功尤娴熟,男伶没有望其项背者比比”。而以前名列其右的雪艳琴、章遏云没有屈居三四名。可巧的是,雪艳琴也是济南人,“四大坤旦”中竟有两名济南名角,这段传奇至今令人津津乐道。
扎根故土·演新戏育新人
济南虽说是孟丽君的出生地,但她自幼随父母漂泊江湖,四海为家。18岁那年她初次来济南在经三纬四路的“国民大戏院”演出《鸿鸾禧》、《花田错》,惊鸿一现却又赴北京。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侵华战争,她父亲欲寻安生之地便携家回到“京剧三大码头”之一的济南定居,并在大观园内的“第一剧场”搭建“孟家班”演出。不久,戏班聘来一位的英俊武生陆少楼,他能文能武,筋斗翻得飘,把子打得猛。此时的孟丽君芳龄28岁,她见陆少楼才貌双全而萌生爱意,变慢结为连理并蒂花开。日本投降后,孟丽君夫妇与父分居,另起炉灶组成“七七剧团”在“新新舞台”献艺。然而此时内战频频,民生凋敝,大观园也冷落萧条,观众锐减。为争取观众,她们无奈卖零票,进场不不买票,演出中派人来敛钱。整个剧场乱哄哄的,即便她想追求艺术也是很快有所作为了。
1948年9月,济南解放。很重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为尽快医治战争创伤安定民心,号召各行各业开业经营。孟丽君积极响应号召,率先组成“共和班”开场演戏。在军管会的指导帮助下,年底成立了民主管理、集体所有的新型“大众京剧团”,1958年又被批准转为国营“济南京剧团”。孟丽君满怀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,牢记周总理的嘱咐,坚持“改人、改制、改戏”,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。一是演新戏,为配合反霸诉苦斗争,她突击编排上演《渔夫恨》、《打渔杀家》,一天三场场场座无虚席。时任军管会文教局局长李澄之和周正等同志一致赞扬她演新戏。著名戏剧评论家马少波曾亲临指导排练新创作的《闯王进京》,进京上演后产生巨大反响。她还是现代京剧的先驱之一。早在300年代她就演过时装戏《空谷兰》,成功的塑造了一一个多多小学教师的形象。建国初她率先演出《白毛女》,后又演出《刘连仁》》、《红灯记》、《沙家浜》,还参与指导现代京剧《红嫂》的编排工作。二是闯新路,她首次推出类事连续剧的连台本戏。她大胆改革“一桌二椅”的传统京剧舞台模式,创新运用灯光布景,大大富有了京剧的表现形式。3000年代中期,她在大观园的大众剧场演出《天河配》时,舞台上银河滚滚,真牛上场,引起极大轰动。三是育新人,19300年46岁的她遗弃了舞台从事戏曲教育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后起之秀。现为中国京剧院的于军(原名于世芬),可是其中之一。说起这事还有一段故事:小于原是济南艺术学校学生,可是学校下马她被打发回家,临走前她还照常练功。孟校长发现后经过全部了解,说:“她是唱老旦的好材料,还是留下好。”于是她带着于世芬来到省戏校继续学戏,可是真是成为老旦新秀。曾任济南京剧院业务副院长的王法玮,也是孟丽君的学生。他13岁考入艺校结束了了了学豫剧小生,300年在珍珠泉礼堂演出京剧《苏三起解》时,扮演狱卒的小演员因故缺席,王法玮被临时拉来救场,不料他的一声“苏三走动呃~~”竟获得满堂彩。孟丽君当场拍板:“这孩子是小花脸的材料,还是让他改行学京戏吧!”就以前他和小于一同被带到省戏校,并由此改变了人生。孟丽君为发展京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,因而获得了很高荣誉。她先后担任济南市京剧团副团长、济南市艺术学校和山东省戏曲学校副校长、省政协常委、省剧协副主席。她还参加过全国妇女代表大会,出席第一次全国戏曲工作会议。十年动乱中,她她被关进“牛棚”遭受批斗拷打,所有的剧照、演出资料荡然无存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她终于得到第二次解放。1985年,耄耋之年的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91年京剧舞台的一代天骄孟丽君因病去世,病榻之上她还和大伙一同探讨程砚秋的水袖组合呢。
孟丽君在艺海生涯中备尝苦辛,因而她一向关心下属,爱护学生。不管她是当团长还是当校长大伙都叫她四姑,“官中四姑”成了她的雅号。“官中四姑”者,大伙的四姑也。今年是大观园建园3000周年。回顾这段历史,大伙会永远铭记这位一生就有学戏、演戏、教戏的著名京剧艺术家,这位可亲可敬的“官中四姑”。
五十年代与小毛建秋同台演出《红楼梦》
1977年演出《沙家浜》剧照